题记:这些年来,合江荔枝的名气越来越大,这离不开合江的发展,社会各界的认同,更离不开合江人自身的努力。冯锡金,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今的他是合江县龙潭荔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带领龙潭村荔枝产业走向新阶段的“领头雁”,而在此之前,他是合江粮站的一位普通工人。
抬头是枝繁叶茂的荔枝林,低头是长满青草的土地,,这里是位于合江县龙潭村的龙潭荔枝专业合作社,4000多亩荔枝林,就是冯锡金再造故乡的起点。
走在荔枝林里,这个黝黑的中年人正在给荔枝树锄草,“我种植的荔枝基本上不用除草剂,我们鼓励种植户农自己拔草,最低限度地用化肥,这样的荔枝才是真正绿色原生态水果。”冯锡金边除草边介绍说。
合江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今年59岁的冯锡金,从小在荔枝林里长大,漫山遍野的荔枝树是他小时候的“游乐场”。2003年,粮站改制后失去工作的他选择了自主创业种植荔枝,靠着勤劳和努力,他的荔枝很快有了一定规模。冯锡金回忆,当时,家乡荔枝漫山遍野,但价格低廉、卖不到好价钱,触景生情,透过危机他也寻找到了商机,促使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回家继续当农民,在陪伴家人的同时,将传统的荔枝产业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康。
图为冯锡金给荔枝树锄草
全心投入 产业振兴
回家创业后,冯锡金通过规模化种植荔枝,在2008年注册成立了“合江县龙潭荔枝专业合作社”。当时 龙潭村的荔枝存在着,分散种植、品种杂乱、管理随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每年的荔枝,产量小、果品质量差、收益低。清晰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冯锡金决定集中流转土地,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种植,,重振龙潭村荔枝产业。不过,一开始的流转土地行动并不顺利,当地果农普遍认为,靠山吃山也有一定的收益,对于土地流转有所顾忌,怕“别人赚钱自己吃亏”,冯锡金创业的目的,就是带动大家致富,为了打消果农的顾虑,经过反复调研、思考,他采用了“果树量化入股,销售收入分红”模式,让果农利用现有的果树或土地,量化为股份,入股变身股东,管理费用由专合社承担,总销售额五五分成,同时返聘农民务工,再次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一模式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认可,众多果农放下顾虑,找到冯锡金入股。
据合作社财务李祖明初步估算,目前,合作社所辖的4000余亩荔枝,经过土地流转统管统销后,亩产增收明显,果农收入大幅度提高,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不断完善 继续前行
冯锡金还注重于打造高端荔枝品牌,在他看来,合作社不发展“带绿”“妃子笑”等优质荔枝品种,难以拓展更宽广的市场,效益就会“原地踏步”,因此他决定将合作社的荔枝进行改良,将产业全面提档升级。现在合作社重点发展‘带绿’和‘妃子笑’等高端荔枝品种,两类品种改良后收入非常可观。”冯锡金以发展“带绿”品种为例算了一笔账:“大红袍”亩产500公斤,按照目前8元/公斤的市场价格,入账4000元。但是,亩产300公斤的“带绿”,按照保守价160元/公斤的市场价计算,可收入4.8万元,亩产足足增收4万余元。
从2008年创办合江县龙潭荔枝专业合作社至到现在,经历十余年的艰辛历程,如今,合江县龙潭荔枝专合社已从最初的县级专业合作社晋升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迈步发展的同时,冯锡金也加大了投资力度,“我们的荔枝不愁卖。看到政府高度重视荔枝产业,家乡的荔枝资源优质又丰富,前景广阔,我信念坚定,决定加大投入,把荔枝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做全做扎实。冯锡金介绍说:“合作社现在正在修建一个容量达到200吨的冻库,计划购置多台冷藏车,这些配套设施完善以后,我们的荔枝保鲜问题就解决了,销路就更不用愁了。”
三月的荔枝林,在阳光的照射下,荔枝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冯锡金每天都要到荔枝林里看看,锄草、修剪、压枝,这是他的日常,漫山遍野的荔枝林承载着他不屈的创业梦 ,谈起以后的打算 冯锡金说,未来,他们将注重荔枝品质,着力打造荔枝文化,带领合作社的种植户,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创业产业模式,增收致富,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在冯锡金看来,进入新时代,合江荔枝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既承载着前人的一种顽强的精神、一种淳朴的品质,也鼓舞着今天的合江人耕好一方水地,守住农业发展这条根。他坚信土地是根本,是依托,只有将创业根植在家乡的这片热土上,才能让青山飘果香,田野更有希望!